严打违法占地 江西严禁光伏项目使用基本农田
目前已有3家客户已于他们签订了煤炭订购协议。
市场需求不见好转,企业首先做的只能是节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让决策变得更加困难,而这也预示着巨大的挑战。
据了解,有业内人士将2014年定为煤炭企业主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元年。但怎么转、向哪转,则需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际慎重选择。同煤是个老企业,企业办社会,负担重,人员多,煤炭下行的压力感受更深。据媒体报道称: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亏损达到45.78亿元。然而,有些煤企早已开始主动转型。
而同煤集团向新华能源提供的数据显示,同煤集团上半年煤炭产量为7822.5万吨、同比增长9.49%,完成年度计划的53.95%。通过结构的调整,来倒逼煤炭企业转型。中国经过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进入中高速增长、高成本、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加速等新阶段。
转化向气、向电、向油、向化工等转化。同时,我国煤炭市场开发布局调整,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开发布局和资源梯级开发、梯级利用格局将逐渐形成。在市场持续下行形势下,很多所涉足的产业陷入亏损。建成的产业项目不盈利还要再赔钱。
概括以上三方面政策取向的要点可以看到,煤炭产量过多、产能过剩,必须加以控制。如沿袭过去做法显然不可持续,维持现状也难以为继,唯一办法就是要以壮士断腕的胆识,开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瘦身,按照市场导向和要素支撑原则,做到从战略上明确主体产业,对确定的主业项目全力做好做强。
对无力做好的产业项目分类诊断,采取转让、改制、退出、关闭等措施,进行壮主业、分辅业、卸包袱,实现保生存稳健发展。而大力支持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促使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低则是一项长期目标。两化深度融合是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煤矿建设的重要方向。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煤炭工业两化融合将向系统高度集成、综合应用、自动控制等方面渗透,特别是在开采工艺及采运排动态综合优化上,通过信息化保障煤矿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高效、绿色发展。
自2012年5月爆发的煤炭市场逆转,整个煤炭市场呈现L型发展走势,也就是说煤炭市场相对宽松、供大于求、低迷成为常态化。以2012年5月为界,之前是煤炭产业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许多煤炭企业盲目扩张涉足诸多新产业,现实则面临产业多、摊子大的困局。煤炭行业经过十年黄金发展期后,也进入产能过剩、市场疲软和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二是受制于环境制约不会再上高耗能项目。
市场趋于相对宽松鉴于中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赋存结构状况,从长远看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产业总体发展前景看好,但对近、中期煤炭市场基本走势还应客观分析判断。在当前国内外全面转型时代,全球形成向再工业化、适宜福利社会、低碳经济化和新兴产业转型的新潮流。
原由有四个:一是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调控。第三阶段从2016到2017年,为危机缓慢复苏期。
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和提高运营的质量与效益,实现由粗放式投资型向效益型转变。细化根据用户要求细分产品。具体从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方面着力:科技创新以安全高效、煤炭洁净综合利用和产业增值创新为重点。通过转变煤炭用途实现产业升级。大数据和云平台将承担推升煤矿管理效能的作用,逐步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高可用性。未来相当一个时期,我国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预计在2%~4%,而消费结构会呈现出多元化、多用途和升级式的方向,煤炭价格触底回升也会是缓慢和波动式的,渡过三个阶段之后,煤炭行业将进入一个理性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煤炭市场将出现三个常态化:即需求增长趋缓或将常态化。
煤矿由劳动密集型向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的技术密集型转变,推进煤矿生产经营管理集约化,分离煤矿生产辅助、生活服务,实行模块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管理。煤炭价格低位盘整或将常态化。
在建的产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增加天然气供应,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大力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煤制气规模500亿立方米以上,占国产天然气的1/8。
产业趋于转型升级经过前十几年的规模快速扩张发展,我国多数煤炭企业的产业己形成多产业结构、多区域分布和多产业链条融合的新格局,在新的形势下,未来我国煤炭产业将呈现优化、融合和升级发展趋势。同时,在治理大气污染的旗帜下,正在步步收紧抑制煤炭消费量。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仍是能源供应主体,但要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发展水电、风电,高效发展核电,稳定发展太阳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地热能。而煤炭区域市场变化也由此出现三个新的特征,即东部降低、中部平稳、西部增长。新时期,煤炭产业将沿着纵向延伸、横向嫁接、跨界融合的方向前进,按照以价值协同为主题的产业价值增值要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可持续的革命性融合。这次煤炭市场危机演变过程从危机爆发到进入缓慢复苏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和6到7年的时间。
另一方面煤与金融协同融合、煤与钢铁协同融合、煤与物流协同融合。第一阶段从2012到2013年,为危机爆发漫延期。
管理创新以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重点。在煤矿管理向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向和生产智能化融合的方向发展。
着眼扩大煤炭需求,一方面培育和扩展国内外市场需求,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三是西部大开发自身也在增加煤炭消费量。
尤其要择机进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开发,培植煤炭企业新的业态板块。加强企业内部业务板块结构优化调整,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剥离部分低效和无效业务板块,将更多的人财物要素资源优先配备在能带来长期收益、有发展前景的业务板块上。原由及特点有三个:一是受制于地方开发煤炭必须就地转化政策,有相当部分煤炭产量将就地消耗转化。第二阶段从2014到2015年,为危机低谷煎熬期。
煤炭产业的纵向融合具有深化、细化、转化、净化和升级的特征。另一方面调整与转变煤炭用途,实现由燃料为主向燃料与原料并重方面转变。
按照园区化、清洁循环发展和经济融合、产业融合的要求,呈现纵向融合、横向融合和交合向融合的三大趋向。此外,煤炭产业转型也将呈现升级趋势。
二是国家实施煤炭转型(变电、气、油)输送方式。今后将逐渐降低新能源入网电价,2020年前实现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价与火电持平。